智能体设计指南:成为提示词高手和AI Agent设计师
书籍简介
在AI从“辅助工具”向“自主智能体”跃迁的时代,“提示词驾驭能力”与“AI Agent设计能力”已成为普通人突破效率瓶颈、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能。《智能体设计指南:成为提示词高手和AI Agent设计师》由国内AI提示词与智能体领域4位实战派领军者——LangGPT社区创始人云中江树、联合创始人甲木、WaytoAGI共创作者小七姐、“Lisp提示词”提出者李继刚联合撰写,是一本兼具“零基础友好性”与“进阶深度”的实战指南。
本书以“构建完整知识体系”为核心目标,打通“提示词基础→结构化方法论→AI Agent设计→实战落地”的全链路,通过“原理拆解+场景案例+工具模板”的形式,让非技术背景读者也能从“会用AI”升级为“能设计AI”。全书不仅获得硅基流动袁进辉、润米咨询刘润、清华大学于济凡等8位跨领域专家一致推荐,还配套提示词模板、专属直播课、飞书“通往AGI之路”知识库等学习资源,真正实现“即学即练、学完能用”。
本书的核心优势在于打破“理论空泛”与“工具碎片化”的行业痛点,以“权威性、系统性、实战性”三位一体的内容架构,为不同阶段读者提供可落地的学习路径。
1. 权威阵容:实战派作者+跨领域专家双重背书
(1)作者团队:深耕一线的行业开拓者
4位作者均为国内AI Agent领域的核心建设者,经验覆盖“社区运营、企业培训、平台合作、内容普及”全场景,确保内容的实用性与前瞻性:
云中江树:LangGPT提示词社区创始人、中国提示词工程师大会联合发起人,开创的“结构化提示词方法”成为行业标杆,曾与Kimi联合设计使用量领先的办公提效智能体,为多家上市公司与高校提供AI实战培训;
王照华(甲木):LangGPT社区联合创始人、PEC China联合发起人,“得到”AI学习圈提示词课程主理人,课程学习人次超1万,与智谱、通义、Kimi等头部模型厂商深度合作,擅长将复杂技术转化为企业可落地的方案;
伊丽琦(小七姐):WaytoAGI共创作者、FLOWGPT提示词培训师、文心大模型课程讲师,创建1.5万人提示词学习社群,专注于“零基础AI应用普及”,其内容风格通俗易懂,深受非技术读者认可;
李继刚:“Lisp提示词”提出者、“汉语新解”系列创作者,Prompt全网曝光超千万次,是国内早期推动提示词大众化的布道师,其提出的“词生卡范式”为AI知识管理提供了全新思路。
(2)专家推荐:覆盖多领域的专业认可
8位行业权威从“技术、商业、学术、应用”四大维度为本书背书,确保内容的专业度与价值性:
技术领域:硅基流动创始人袁进辉、FastGPT作者余金隆;
商业领域: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、AGICLink创始人占冰强;
学术领域:清华大学水木学者于济凡;
应用领域:通往AGI之路创始人AJ、知名AI博主卡兹克、赛博禅心。
2. 内容架构:从“提示词”到“Agent”的系统学习链路
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12章,逻辑上遵循“基础铺垫→核心技术→实战落地→问题解决”的递进关系,帮助读者逐步构建完整的AI Agent知识框架。
(1)第一部分:AI提示词方法论(第1-2章)——Agent设计的“核心指令基础”
提示词是AI Agent的“大脑指令”,这部分聚焦“如何写出让AI精准响应的提示词”,解决“为什么有时AI答非所问”的核心痛点:
第1章:提示词基础知识:先讲解AI与大语言模型(LLM)的基础概念,再拆解6种可直接复用的提示词编写方法,每种方法均配套“原理+场景案例+常见误区”:
角色扮演法:给AI设定明确身份(如“职场导师”“小红书博主”),适配特定风格输出需求;
细节法:补充字数、受众、格式等具体要求(如“300字面向大学生的产品介绍”),提升输出精准度;
示例法:提供参考案例让AI模仿(如“给3篇优秀周报示例,生成新周报”),统一输出风格;
推理法:引导AI分步思考(如“思维链推导利润计算过程”),解决复杂逻辑问题;
格式法:用列表、表格分隔信息(如“以‘问题+原因+方案’表格分析项目风险”),优化指令清晰度;
迭代法:基于AI输出反复优化提示词(如“先写初稿,再补充‘增加数据支撑’的要求”),逐步完善结果。
第2章:结构化提示词方法论:提出行业标杆的“结构化提示词”体系,将提示词拆解为9大核心模块(角色、背景、简介、注意、工作流、输出格式、初始化等),让指令更稳定、AI响应更可控;同时提供5种经典模板(LangGPT Role/Expert模板、公文笔杆子模板、AutoGPT模板等),读者可直接填空使用,并明确“结构化提示词与AI Agent的关联”,为后续Agent设计做好铺垫。
(2)第二部分:AI Agent设计方法与实践(第3-12章)——从“指令”到“智能系统”的落地
这部分是全书核心,聚焦“如何将提示词升级为能自主理解、决策、执行的AI Agent”,覆盖“理论认知、工具选型、案例落地、问题优化”全流程:
基础认知(第3章):解答“什么是AI Agent”“为什么需要AI Agent”“AI Agent有哪些类型”,通过“文档摘要助手”等简单案例,让读者快速理解Agent的基本构成(提示词+知识库+输出规则);
核心技术(第4-6章):
第4章(工作原理与设计模式):拆解Agent的5大工作环节(输入处理→理解分析→决策制定→行动执行→反馈学习),并介绍4大核心设计模式(反思:自主检查错误;工具调用:连接计算器/搜索引擎弥补AI缺陷;规划:拆解复杂任务;多智能体协作:分工完成复杂项目);
第5章(主流平台解析):按“入门/进阶”“国内/国外”分类,对比10+主流设计平台的优势、适用场景与操作难度,如国内入门级(文心智能体、智谱清言、Kimi+)、进阶级(扣子、腾讯元器、Dify)、国外平台(Coze、GPT Store),并提供“平台选型四步法”(明确需求→评估能力→计算成本→考量社区支持);
第6章(关键组件设计):详解Agent的5大核心组件(提示词:优化人设与回复逻辑;插件:自定义工具连接;知识库:构建权威数据避免幻觉;记忆系统:区分短期/长期记忆防止失忆;工作流:设计任务执行步骤),每个组件均配套“设计技巧+实战案例”;
实战案例(第7-11章):8个跨场景案例覆盖“单智能体”与“多智能体”,每个案例均提供“需求分析→设计思路→功能实现→测试优化”的完整流程,读者可直接复刻:
平台专项案例:基于GPT Store设计“Logo设计大师”、基于智谱AI设计“小红书爆款文案大师”;
单智能体案例:基于腾讯元器设计“翻译智能体”(解决多语言翻译+格式保留)、基于扣子设计“短篇小说作家智能体”(实现剧情生成+角色设定);
多智能体案例:基于扣子设计“活动组织专家智能体”(4个Agent分工协作)、基于扣子设计“公文写作大师智能体”(3个Agent协同输出);
问题解决(第12章):直面AI Agent的6大常见痛点,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,如数字识别不准(工具调用+多轮校验)、数学能力弱(思维链+数学插件)、幻觉问题(知识库校准+来源标注)、输出机器味浓(优化人设提示词+示例引导)。
3. 实战保障:让“学习”直接转化为“能力”
零基础友好:明确标注“不需要编程经验”,所有技术概念均用“类比+案例”解释(如“AI的记忆系统像人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”),案例步骤拆解到“每一步操作指引”;
场景覆盖全面:案例涵盖工作(公文写作、活动策划)、学习(翻译、知识管理)、生活(Logo设计、文案创作),读者可直接应用于实际需求;
配套资源丰富:赠送提示词模板(直接填空使用)、专属直播课(实时答疑)、飞书“通往AGI之路”知识库(含最新AGI资讯与工具),并提供勘误反馈渠道(邮箱1987786399@qq.com)。
图书目录
推荐序
自 序
前 言
第一部分 AI提示词方法论
第1章 提示词基础知识
1.1 人工智能:从概念到实际应用
1.2 AI提示词:与人工智能对话的钥匙
1.3 大语言模型:预测的艺术
1.4 提示词的分类
1.5 角色扮演法
1.6 细节法
1.7 示例法
1.8 推理法(1.8.1 思维链;1.8.2 自洽性;1.8.3 思维链的原理;1.8.4 推理法的局限性)
1.9 格式法(1.9.1 语义区分;1.9.2 模型的官方格式;1.9.3 API使用格式)
1.10 迭代法
1.11 编写提示词的常见误区
第2章 结构化提示词方法论
2.1 结构化思想(2.1.1 结构化提示词示例;2.1.2 结构化提示词的优势)
2.2 结构化提示词拆解(2.2.1 结构化提示词的基本概念;2.2.2 角色;2.2.3 背景;2.2.4 简介;2.2.5 注意;2.2.6 工作流;2.2.7 输出格式;2.2.8 初始化;2.2.9 更多模块)
2.3 如何写好结构化提示词(2.3.1 结构化提示词格式;2.3.2 构建全局思维链;2.3.3 保持上下文语义一致性;2.3.4 其他提示词方法)
2.4 提示词编写的自动化(2.4.1 手工编写工作流;2.4.2 自动化编写工作流)
2.5 经典模板(2.5.1 LangGPT中的Role模板;2.5.2 LangGPT中的Expert模板;2.5.3 公文笔杆子模板;2.5.4 AutoGPT提示词模板;2.5.5 CO-STAR提示词模板)
2.6 局限性(2.6.1 结构化提示词在不同模型中的适用性;2.6.2 其他局限)
2.7 常见误区
2.8 结构化提示词与AI Agent(2.8.1 AI Agent;2.8.2 工具;2.8.3 GPTs)
第二部分 AI Agent设计方法与实践
第3章 全面了解 AI Agent
3.1 AI Agent是什么(3.1.1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AI Agent;3.1.2 AI Agent的定义;3.1.3 AI Agent 的作用)
3.2 AI Agent的发展历史(3.2.1 AI 1.0 时代自动驾驶领域的 Agent;3.2.2 AI 2.0时代基于LLM的Agent)
3.3 AI Agent的分类(3.3.1 按决策性和适应性分类;3.3.2 按技术实现分类;3.3.3 按应用领域分类)
3.4 动手设计AI Agent(3.4.1 案例效果;3.4.2 案例背景;3.4.3 设计思路;3.4.4 功能实现)
第4章 AI Agent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模式
4.1 AI Agent的工作原理(4.1.1 输入处理;4.1.2 理解与分析;4.1.3 决策制定;4.1.4 行动执行;4.1.5 反馈与学习)
4.2 AI Agent的4种设计模式(4.2.1 反思;4.2.2 工具调用;4.2.3 规划;4.2.4 多智能体协作)
4.3 扩展
第5章 主流AI Agent设计平台
5.1 国内入门级智能体平台(5.1.1 文心智能体平台;5.1.2 智谱清言;5.1.3 Kimi+智能体平台;5.1.4 通义千问)
5.2 国内进阶级智能体平台(5.2.1 扣子;5.2.2 腾讯元器;5.2.3 Dify;5.2.4 FastGPT)
5.3 国外主要智能体平台(5.3.1 Coze;5.3.2 GPT Store)
5.4 AI Agent平台选型(5.4.1 明确需求;5.4.2 评估平台的能力;5.4.3 成本因素;5.4.4 用户支持与社区活跃度;5.4.5 可扩展性与灵活性)
第6章 设计AI Agent的关键组件
6.1 提示词(6.1.1 提示词模板;6.1.2 提示词优化;6.1.3 提示词人设和回复逻辑;6.1.4 大模型选择与配置)
6.2 插件(6.2.1 插件简介;6.2.2 插件的功能;6.2.3 插件的种类;6.2.4 智能体中的插件调用;6.2.5 自定义插件)
6.3 知识库(6.3.1 什么是知识库;6.3.2 知识库的作用;6.3.3 如何构建知识库;6.3.4 知识库的使用)
6.4 记忆系统(6.4.1 短期记忆;6.4.2 长期记忆)
6.5 工作流(6.5.1 什么是工作流;6.5.2 工作流的设计;6.5.3 工作流的优化;6.5.4 工作流的调用)
第7章 AI Agent设计流程
7.1 需求分析(7.1.1 构建需求分析标准作业程序;7.1.2 需求分析SOP示例;7.1.3 执行步骤)
7.2 提示词设计
7.3 测试方法
7.4 版本迭代
7.5 用户反馈
7.6 后续搭建
第8章 基于GPT Store的AI Agent设计
8.1 了解GPT Store及其功能(8.1.1 GPT Store的功能与特点;8.1.2 GPT Store的创建和管理流程)
8.2 案例:Logo设计大师(8.2.1 需求分析;8.2.2 数据准备;8.2.3 定制GPT;8.2.4 测试与优化;8.2.5 集成与发布;8.2.6 案例应用)
8.3 利用GPT Store增强AI Agent的能力(8.3.1 引入增强功能的必要性;8.3.2 使用API集成外部数据源;8.3.3 迭代工作流的实施;8.3.4 使用多智能体协作;8.3.5 自定义行为与响应)
8.4 GPT Store中的高级功能和技术
第9章 基于智谱AI智能体平台的AI Agent设计
9.1 案例:小红书爆款文案大师(9.1.1 案例效果;9.1.2 设计思路;9.1.3 功能实现;9.1.4 用户交互;9.1.5 测试与优化)
9.2 如何更好地设计对话和互动
9.3 利用文件解析和代码解释器扩展助手的功能
第10章 单智能体设计
10.1 单智能体的基本架构(10.1.1 ReAct;10.1.2 RAISE;10.1.3 Reflexion;10.1.4 AutoGPT + P;10.1.5 LATS)
10.2 单智能体的常见设计模块(10.2.1 推理;10.2.2 思维链;10.2.3 行动;10.2.4 工具调用;10.2.5 规划)
10.3 常见的单智能体开源项目(10.3.1 AutoGPT;10.3.2 GPT Engineer;10.3.3 Translation Agent)
10.4 案例:基于腾讯元器的翻译智能体(10.4.1 案例效果;10.4.2 设计思路;10.4.3 功能实现;10.4.4 测试与优化)
10.5 案例:基于扣子的短篇小说作家智能体(10.5.1 案例效果;10.5.2 设计思路;10.5.3 功能实现;10.5.4 测试与优化)
第11章 多智能体系统设计
11.1 什么是多智能体系统
11.2 多智能体系统的工作原理
11.3 多智能体系统的设计原则
11.4 多智能体系统的常用设计模式
11.5 案例:基于扣子的活动组织专家智能体(11.5.1 案例效果;11.5.2 设计思路;11.5.3 功能实现;11.5.4 测试与优化)
11.6 案例:基于扣子的公文写作大师智能体(11.6.1 案例效果;11.6.2 案例背景;11.6.3 设计思路;11.6.4 功能实现;11.6.5 测试与优化)
11.7 常见的多智能体开源项目(11.7.1 MetaGPT;11.7.2 generative_agents;11.7.3 BabyAGI)
第12章 AI Agent的局限性及其缓解方法
12.1 多模态AI(12.1.1 什么是多模态AI;12.1.2 多模态AI的局限性)
12.2 智能体无法准确识别数字(12.2.1 问题成因;12.2.2 缓解方法)
12.3 智能体难以解决数学问题(12.3.1 问题成因;12.3.2 缓解方法)
12.4 智能体会产生幻觉(12.4.1 什么是幻觉;12.4.2 幻觉产生的原因;12.4.3 如何缓解幻觉问题;12.4.4 幻觉一定是错误吗)
12.5 智能体的其他常见问题及其缓解方法(12.5.1 智能体输出文字的数量不准确;12.5.2 智能体输出文字的机器味道过于浓厚;12.5.3 智能体长文遗忘问题)
附录 高质量AI资源推荐
结语
适合人群
本书覆盖“零基础到进阶”的全阶段读者,不同身份的读者均可根据自身需求获取核心价值:
1. AI新手/爱好者
核心需求:想系统了解AI提示词与Agent,避免“碎片化学习”,快速入门AI应用;
阅读获益:通过“基础提示词方法+简单案例”建立对AI Agent的完整认知,配套模板可直接用于日常AI使用(如写文案、做文档总结、设计简单助手),轻松上手无压力。
2. 职场人士(运营、行政、教育、销售等)
核心需求:想通过AI提升工作效率,解决“重复劳动多、创意不足、流程繁琐”等问题;
阅读获益:借助“场景化案例”(如小红书爆款文案、活动策划、公文写作)设计专属Agent,实现“自动写周报、智能整理客户资料、批量生成营销内容”,大幅节省时间成本,提升工作产出质量。
3. AI开发者/产品经理
核心需求:想落地AI Agent项目,需要“技术框架+平台对比+开源参考”,解决实际开发难题;
阅读获益:掌握Agent核心组件设计(知识库、记忆系统、工作流),了解主流平台的优缺点与选型逻辑,开源项目(AutoGPT、MetaGPT)可直接用于技术落地,同时获取“问题解决方案”(如缓解幻觉、优化工具调用),规避开发风险。
4. 学生/研究者(人工智能、计算机、教育等专业)
核心需求:想了解AI Agent的前沿趋势与学术参考,为论文写作或职业规划打基础;
阅读获益:通过“AI Agent发展历史+设计模式+局限性分析”把握行业方向,多模态AI、多智能体协作等内容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切入点,同时学习实战案例的设计思路,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。
推荐理由
1. 权威可信:实战派作者+跨领域专家双重保障
作者团队均为国内AI Agent领域的一线建设者,拥有“社区运营、企业培训、平台合作”的实战经验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;8位专家覆盖技术、商业、学术、应用领域,确保内容的专业度与前瞻性,读者可放心学习。
2. 体系完整:从“基础”到“进阶”无知识死角
全书构建“提示词→Agent组件→Agent设计→案例落地→问题解决”的完整知识链,既讲解“如何写提示词”的基础技巧,也深入“多智能体协作”的高级话题,同时涵盖平台选型、组件设计、开源项目等实用内容,适合不同阶段读者循序渐进学习,避免知识碎片化。
3. 零基础友好:无编程门槛,人人可学
明确标注“不需要编程经验”,所有技术概念均用“类比+案例”解释(如用“AI的‘记忆’就像人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”理解记忆系统),案例步骤拆解到“每一步操作指引”,非技术背景读者也能轻松复刻,真正实现“人人都能设计AI Agent”。
4. 实战导向:案例可复刻,学完就能用
8个跨场景案例覆盖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每个案例均提供“需求分析→设计思路→功能实现→测试优化”的完整流程,读者可直接套用至自身需求(如用“翻译智能体”处理多语言文档,用“活动组织智能体”规划公司年会),学习成果能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,获得即时成就感。
5. 资源丰富:配套工具降低学习成本
赠送提示词模板(直接填空使用,无需从零编写)、专属直播课(实时答疑,解决学习难点)、飞书“通往AGI之路”知识库(含最新AGI资讯与工具,保持知识更新),同时提供勘误反馈渠道,确保读者“有工具可用、有问题可问”,大幅提升学习效率。
6. 问题导向:直面实战痛点,提供解决方案
专门章节分析AI Agent的“数字识别不准、数学能力弱、幻觉、机器味输出”等常见问题,每个问题均拆解“成因+缓解方法”,帮助读者避开实战中的“坑”,设计出更稳定、更实用的AI Agent,解决实际开发与应用中的难题。
总结
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,“会设计AI Agent”已不再是技术人员的专属能力,而是普通人在未来职场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。《智能体设计指南:成为提示词高手和AI Agent设计师》的核心价值,在于将“复杂的AI Agent设计技术”转化为“普通人可学、可用的知识体系” ——它既不是纯理论的“空中楼阁”,也不是单一工具的“操作手册”,而是一本“连接理论与实践、覆盖基础与进阶”的实战指南。
无论你是想提升效率的职场人、想入门AI的新手,还是想落地项目的开发者,都能在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。通过本书,你不仅能掌握“写好提示词、设计AI Agent”的具体技能,更能建立“用AI解决实际问题”的思维模式,真正在AI时代占据主动,让智能技术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赋能。
购买此书
前往购买版权及免责申明:本文由@97ai原创发布。该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ipuzi.cn/ai-books/26.html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