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赋能公文写作封面

AI赋能公文写作

图书价格:32.90
发布时间: ISBN编号:9787302686798
出版社:清华大学出版社

书籍简介

《AI赋能公文写作:新时代·职场新技能》是由伏虎、王振两位公文写作与政务实践专家合著的实用指南,聚焦AI技术与公文写作的深度融合,旨在帮助读者掌握“AI+公文”的高效工作方法,兼顾效率提升与质量优化。

全书共十章,遵循“从概念到实践、从工具到应用”的逻辑,先解析AI在公文写作中的角色、优势与工具选型,再通过“找思路—写文稿—查资料—优内容—强论据”的全流程实操,手把手教读者用AI解决公文写作中的痛点;同时强调“AI辅助而非替代”的核心原则,提醒读者重视独立思考与人工润色,避免技术滥用。

本书依托作者丰富的党政机关实务经验与公文写作教学案例,既适合机关文秘人员提升工作效率,也为初学公文者提供清晰的入门路径,是新时代公文写作领域的“实战型工具书”。

1. 核心定位:解决公文写作的“三大痛点”

  • 效率低:传统公文写作需手动搜集资料、梳理框架,耗时耗力;本书通过AI工具教学,帮助读者将“找思路、查典故、整数据”的时间缩短70%以上(参考书中珠海高新区、深圳福田区等政务AI应用案例)。

  • 质量不均:新手易出现“框架混乱、观点单薄、表述不规范”问题;书中通过“AI优化布局、拓展观点、增添文学色彩”的实操方法,让公文既符合规范,又具思想深度。

  • 创新难:长期写作易陷入“模板化、套路化”;本书教读者用AI“跨时空找角度”(如追古抚今、对比中外),挖掘新颖论述视角,让公文兼具“严谨性”与“吸引力”。

2. 内容特色:“1+1+8”结构,兼顾“入门”与“进阶”

全书采用“基础+方法+应用”的三层架构,逻辑清晰、层层递进:

  • 第1章(基础层):AI公文写作“入门课”
    系统介绍7款主流AI工具(DeepSeek、Kimi、豆包、通义千问、智谱清言、天工、秘塔)的特点与适用场景(如“豆包适合日常短公文快速生成,DeepSeek适合精准资料检索”),并客观分析AI写作的优势(高效、规范)、劣势(内容泛化、缺乏深度)与未来趋势,帮读者建立理性认知。

  • 第2章(方法层):AI公文写作“全流程”
    拆解“从0到1”的实操步骤:①“确定输入内容”(教读者写清晰的AI提示词,让结果更贴合需求);②“跟进补充提问”(通过追问优化细节,如“帮我补充本地区相关政策案例”);③“后续加工完善”(AI初稿的人工润色技巧)。同时讲解“用AI查百科、查金句、查行业动态”的精准检索技能,解决“资料难寻”问题。

  • 第3-10章(应用层):AI赋能公文“八大核心能力”
    针对公文写作的关键环节,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:

  • 拓观点:用AI“拉长时间跨度、扩大空间范围”,让观点更具广度(如“结合党史国史论证政策必要性”);

  • 优布局:用AI找“文眼”(核心主旨)、补“缺环”(内容漏洞)、埋“伏笔”(逻辑衔接),让结构更严谨;

  • 添文采:用AI融入哲学思维、诗歌典故、历史韵味,避免公文“干巴巴”;

  • 强论据:用AI检索党史国史、名人名言、跨行业案例,让论证更有说服力;

  • 改质量:用AI“删口语、校疏漏、理逻辑、更新案例”,提升文稿专业性。

3. 作者优势:“实战派+教学派”双视角

两位作者的背景互补,确保内容兼具“实务性”与“可操作性”:

  • 伏虎:长期深耕党政机关政策研究与文稿起草,执笔40余项资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,深谙公文写作的“政策逻辑”与“实务需求”,书中案例多源自真实政务场景(如“某省乡村振兴政策报告的AI辅助撰写流程”);

  • 王振:公文写作畅销书作者(《公文写作实战秘籍》等),擅长将复杂方法拆解为“ step by step ”的教学步骤,书中“AI提示词模板”“实操案例分析”均来自其教学经验,新手易上手。

4. 核心原则:不夸大、不盲从,理性用AI

本书反复强调“AI是工具,不是替代者”:

  • 明确提醒:AI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“政策表述偏差、案例时效性不足”等问题,需人工核对;

  • 关键提示:涉及保密、敏感信息的公文,不可使用公共AI工具,需遵守单位保密规定;

  • 价值导向:AI的核心作用是“解放重复劳动”,让写作者有更多精力聚焦“观点创新、政策解读、情感共鸣”等核心能力。

图书目录

章节 标题 小节与核心内容 页码
第1章 AI赋能公文写作的概述 1.1 AI写作常用工具(DeepSeek/Kimi/豆包等7款工具解析) 002-012
    1.2 AI写作的分析(优势/劣势/趋势) 014-017
第2章 怎么用AI进行公文写作 2.1 用AI快速找思路(点题眼/画骨架/找亮点) 020-036
    2.2 用AI高效写公文(确定输入/补充提问/加工完善) 038-050
    2.3 用AI精准查资料(查百科/查典故/查行业动态) 052-056
第3章 拓观点提升“魅力”——应用AI赋能 3.1 拉长时间跨度(追古抚今:找典故/案例/趋势) 060-071
    3.2 扩大空间范围(连点成面:接基层/领导机关/群众) 075-079
    3.3 突破地域盲区(博览中外:国内/国际/对比经验) 082-083
    3.4 延伸观点逻辑(贯通始末:析起源/进程/未来) 084-087
    3.5 挖掘思想内涵(冲击内心:深挖/重点表达/完善思想) 087-088
第4章 为布局优化“构思”——巧用AI找灵感 4.1 点出“文眼”(找文章核心:定位/识别/摘要提取) 090-092
    4.2 完善“躯干”(补缺环要素:内容补充/漏洞识别) 096-099
    4.3 埋好“伏笔”(找提示暗示:关联/方法/高级技巧) 102-104
    4.4 突出“主旨”(找行文脉络:识别主题/梳理结构) 106-108
    4.5 抓住“眼球”(找读者期待:透视需求/定制内容) 109-110
第5章 用文学添加“味精”——活用AI当宝典 5.1 增“哲味”(哲学思想交融) 114-116
    5.2 增“旋律”(提升公文雅/韵/律) 119-120
    5.3 增“斯文”(融入诗歌气质) 123-125
    5.4 增“美感”(注入视觉化表达) 127-130
    5.5 增“韵味”(结合历史底蕴) 133-135
第6章 让理论多点“内涵”——善用AI挖深度 6.1 归正方向(举旗帜:校准思想/锚定基准) 142-145
    6.2 增加维度(拓阵地:跨领域/融文化/挖内涵) 147-150
    6.3 讲清主旨(理逻辑:梳脉络/聚焦论点) 152-154
    6.4 厘清重点(找方向:抓大势/聚焦热点) 159-161
    6.5 规避疏漏(准引用:核资料/规范格式) 164-168
第7章 找角度增加“新意”——妙用AI突重围 7.1 正面递进(求“力透纸背”:逻辑递进/强调重点) 172-175
    7.2 反面对比(破“镜花水月”:对比举证/去伪存真) 184-186
    7.3 侧面印证(借“东风之气”:支撑可信度/烘托氛围) 189-191
    7.4 类比推理(增“排山之势”:拓思路/延伸论证) 194-196
    7.5 由点到面(强“源头活水”:聚焦细节/拓元素) 199-201
第8章 把内容改出“层次”——智用AI提质量 8.1 精练语句(弃口语:规范用语/锤炼字句) 208-210
    8.2 校对文稿(克疏漏:查错字/防语病) 213-215
    8.3 厘清逻辑(通卡点:梳脉络/深化分析) 219-220
    8.4 增强趣味(改文风:引案例/创新表达) 224-225
    8.5 跟上时代(更旧例:搜新料/贴现实) 230-231
第9章 加论据写出“力度”——使用AI寻根源 9.1 党史国史(强底色:回望百年/建设成就) 236-239
    9.2 哲理学理(通古今:哲学原理/科学理论) 244-246
    9.3 名人名言(入心扉:名人智慧/领袖指示) 248-250
    9.4 跨行业案例(联动百界:工农/政治/商业) 252-254
    9.5 地域特色(通南北:地域风情/城市规划) 256-258
第10章 添情感展示“亮点”——利用AI引共鸣 10.1 定制情感模型(按文稿类型定基调) 264-267
    10.2 规划情绪分布(按布局定情感强弱) 273-275
    10.3 烘托基调氛围(按风格定读者适配性) 278-281
    10.4 提升情节引力(按笔锋定内涵深度) 283-285

适合人群

本书兼具“政务属性”与“通用价值”,核心适合以下人群:

  1. 机关/事业单位文秘人员:日常需撰写通知、方案、讲话稿、调研报告等公文,可通过本书提升写作效率,减少重复劳动(如书中“用AI查政策案例、校正文稿疏漏”的方法);

  2. 初学公文者(含职场新人):对公文格式、逻辑、表述不熟悉,本书“从框架到细节”的实操教学(如“用AI画写作骨架”)可快速入门,避免踩坑;

  3. 企业行政/党务工作者:需撰写企业报告、党建材料、对外函件等,书中“AI优化布局、增添文采”的方法可提升文稿专业性;

  4. 对“AI+写作”感兴趣的读者:希望了解AI在实用写作领域的应用,本书不仅限于公文,其“AI找思路、查资料、优内容”的方法可迁移到报告、文案等其他文稿写作。

推荐理由

  1. 专业性强:实战经验打底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
    作者伏虎的党政机关文稿起草经验、王振的公文写作教学经验,让书中内容均基于真实场景(如“某省资政报告的AI辅助撰写流程”“机关通知的AI优化案例”),方法可直接落地,而非抽象理论。

  2. 实用性高:工具+模板+案例,拿来就用
    书中提供:①7款AI工具的“适用场景对照表”;②“找思路、写初稿、查资料”的AI提示词模板(如“帮我围绕‘乡村振兴’主题,生成3个公文写作框架,需包含政策依据、本地案例”);③20+个实战案例分析(如“AI如何帮某单位优化年度工作总结结构”),新手无需摸索,直接套用。

  3. 前瞻性足:把握AI政务趋势,抢占先机
    目前安徽、深圳、无锡等地已在政务系统嵌入AI公文工具,本书提前讲解“AI公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”,帮助读者适应数字化政务趋势,避免“技术脱节”。

  4. 理性客观:不夸大AI,守住写作核心
    不同于部分“AI万能论”的书籍,本书反复强调“AI生成内容需人工核对”“独立思考不可替代”,并提醒保密风险,引导读者“理性用AI”,既提升效率,又不丢失公文写作的“政策判断力”与“思想深度”。

  5. 适用范围广:不止于公文,可迁移复用
    书中“用AI拓展观点、优化结构、查找论据”的方法,不仅适用于公文,还可迁移到学术论文、企业报告、新媒体文案等写作场景,一本书解决多类文稿的“效率与质量”问题。

总结

《AI赋能公文写作:新时代·职场新技能》是一本“懂公文、懂AI、懂实务”的实用指南,它没有盲目追捧技术,而是将AI定位为“公文写作者的高效助手”,通过“工具解析—流程拆解—场景应用”的逻辑,帮助读者在“规范”与“创新”、“效率”与“质量”之间找到平衡。

无论是机关文秘人员想提升工作效率,还是新手想快速掌握公文写作方法,抑或是职场人想学习“AI+写作”的新技能,本书都能提供清晰的路径与可落地的方法,是新时代公文写作领域“不可错过的实战工具书”。

购买此书

前往购买
打赏
THE END
作者头像
AI工具集
工具不孤岛,AI集大成——这里有你要的一切智能解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