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Figma Make 是什么?
Figma Make是由知名设计协作平台 Figma 推出的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原型生成与应用构建工具。它是 Figma 在“生成式设计”领域的重要布局,旨在通过 AI 技术降低产品原型制作门槛,实现“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可交互原型”的快速转化。
与传统的 UI 设计工具不同,Figma Make 不仅支持图形化编辑,还引入了“提示工程”(Prompt Engineering)机制,允许用户通过输入文本指令(如“创建一个深色模式的日历组件”或“把这个按钮改为悬浮动效”),让 AI 自动生成或修改设计内容。同时,Figma Make 可无缝集成 Supabase 等后端服务,使静态设计图升级为具备用户认证、数据库存储等功能的真实 Web 应用。
简而言之,Figma Make 是:
一个 AI 驱动的设计助手
一个 无需代码的应用构建器
一个 连接创意与实现的桥梁
它的出现标志着设计工具正从“辅助绘图”向“智能共创”演进。
产品功能
1. 提示驱动设计生成(Prompt-to-Design)
Figma Make 最具革命性的功能是其“以提示生成设计”的能力。用户只需选中画布上的某个区域或框架,输入自然语言描述,即可让 AI 自动生成符合语义的 UI 元素。
例如:
“添加一个带有搜索栏和筛选标签的商品列表,风格类似 Airbnb。”
AI 会根据上下文自动匹配 Figma 设计系统中的样式规范,生成布局合理、视觉一致的组件。
该功能特别适用于:
快速探索多种设计方案
补全缺失的页面模块
进行 A/B 测试前的概念验证
2. 高保真原型自动化生成
传统原型需要手动设置跳转逻辑、悬停效果、表单交互等。而 Figma Make 能基于设计结构自动推断交互行为,或将用户的提示转化为具体的交互动画。
比如输入:
“点击这个卡片时弹出详情模态框,并显示加载动画。”
系统将自动生成对应的交互流程,大幅提升原型的真实性与测试价值。
3. 样式一致性继承(Design System Integration)
Figma Make 深度整合 Figma 的设计库(Design Library),能够自动识别并应用团队已有的颜色、字体、间距、组件等规范。这意味着即使是由 AI 生成的内容,也能保持品牌视觉的一致性,避免“AI 风格偏离”。
4. 实时编辑与精细化调整
生成结果并非终点。用户可以像编辑普通图层一样对 AI 输出进行再加工:
修改文字内容
替换图片资源
调整边距、圆角、阴影等 CSS 属性
手动重排布局
这种“人机协同”的模式确保了 AI 辅助不会牺牲控制权。
5. 数据连接与无代码应用构建(No-Code App Builder)
这是 Figma Make 的另一大亮点:连接 Supabase 实现动态数据支持。
通过内置集成,用户可以:
绑定数据库字段到 UI 组件
实现用户登录/注册功能
构建 CRUD(增删改查)操作界面
调用私有 API 接口
最终输出的是一个可独立访问、具备基本业务逻辑的 Web 应用原型,真正实现了“设计即产品”。
6. 与其他 Figma 产品的无缝协同
Figma Make 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深度嵌入整个 Figma 生态:
在 Figma Sites 中,可用提示语快速生成网页内容区块;
在 FigJam 白板中,可将头脑风暴结果一键转为可点击原型;
支持多人实时协作,评论、版本管理等功能完整保留。
产品特色
特色维度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AI 原生设计体验 | 首创“提示+设计”模式,降低设计门槛,提升创造力表达效率 |
零代码构建应用 | 无需前端开发知识,即可产出带数据交互的 Web 应用原型 |
高度可定制化 | 支持自定义规则、样式映射、组件替换,满足专业需求 |
生态整合能力强 | 与 Figma 主体产品无缝衔接,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|
快速迭代验证 | 一天内完成从草图到可演示原型的全过程,加速 MVP 开发 |
支持真实数据源 | 连接 Supabase 后可模拟真实用户场景,增强测试有效性 |
这些特色使得 Figma Make 不只是一个“美化工具”,而是一个完整的“产品构思—设计—验证”闭环系统。
适合哪些人群使用?
使用人群 | 应用场景 | 核心收益 |
---|---|---|
UI/UX 设计师 | 快速生成备选方案、补全界面细节、提升交付效率 | 减少重复劳动,专注用户体验创新 |
产品经理 | 制作高保真原型用于用户测试、向开发团队传达需求 | 加速决策流程,减少误解 |
开发者 / 工程师 | 快速搭建 MVP 原型、验证功能逻辑 | 缩短前期开发时间,聚焦核心架构 |
初创公司创始人 | 低成本验证商业构想,吸引投资或早期用户 | 无需雇佣设计师也能做出专业级产品演示 |
教育机构 & 学生 | 教学设计思维、项目实践、毕业作品展示 | 降低学习曲线,激发创意表达 |
企业创新团队 | 内部黑客松、新产品孵化、数字化转型试点 | 推动跨部门协作与敏捷创新 |
无论是个人创作者还是大型组织,Figma Make 都提供了灵活且强大的支持。
常见问题解答(FAQ)
Q1:Figma Make 是否需要编程基础?
A:完全不需要。Figma Make 的设计理念就是“零代码”。所有操作均可通过图形界面和自然语言完成,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。
Q2:AI 生成的设计是否符合我的品牌规范?
A:是的。只要你在 Figma 中建立了完整的设计系统(Design System),Figma Make 会自动继承颜色、字体、组件等样式,确保输出内容与品牌形象一致。
Q3:能否导出代码供开发团队使用?
A:目前不直接生成前端代码(如 HTML/CSS/React),但生成的原型可作为精确的设计稿交付给开发人员。未来计划支持代码片段提取功能。
Q4:支持中文提示吗?
A:支持。Figma Make 基于多语言大模型训练,中文提示也能有效解析,但建议搭配英文关键词(如“button”、“card”、“modal”)提高准确性。
Q5:是否支持移动端适配?
A:支持。AI 会根据提示自动判断设备类型(mobile/tablet/desktop),并生成响应式布局建议。也可手动指定屏幕尺寸。
Q6:数据安全是否有保障?A:Figma 遵循 GDPR 和 SOC2 安全标准。所有数据传输加密,且 Supabase 连接需用户主动授权。企业版提供额外的数据驻留选项。
Q7:是否可以离线使用?
A:不可以。Figma Make 是云端服务,依赖网络连接调用 AI 模型和数据库接口。
总结
Figma Make 的诞生不仅是工具层面的升级,更是设计范式的根本转变。它代表着三个重要趋势的交汇:
AI 正在重塑创意工作流
从 Photoshop 的滤镜到 MidJourney 的文生图,再到 Figma Make 的“提示生成原型”,AI 已成为设计师的“协作者”而非替代者。它处理机械性任务,释放人类专注于战略与情感体验设计。无代码运动持续深化
越来越多的产品不再依赖工程师敲代码起步。Figma Make 让产品经理、运营甚至市场人员都能动手构建原型,推动“全民产品化”时代的到来。设计与开发边界日益模糊
传统“设计→评审→切图→开发”的链路正在被“设计即原型→原型即应用”的新模式取代。Figma Make 成为连接两端的枢纽,极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。
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,掌握 Figma Make 不仅意味着效率提升,更是一种竞争力的体现——谁能更快地把想法变成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产品,谁就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