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通识课12讲:走进人工智能封面

AI通识课12讲:走进人工智能

图书价格:42.90
发布时间: ISBN编号:9787302690788
出版社:清华大学出版社

书籍简介

AI通识课12讲:走进人工智能》是由百万粉丝科技教育博主、央视科学顾问、美国藤校全奖博士包坤创作的AI启蒙读物。全书以“硬核知识拆解+趣味场景落地+跨学科思辨引导”为核心,通过12堂沉浸式课程,将神经网络、大模型训练、提示词工程等复杂AI知识,转化为象棋博弈、猜词游戏、AI绘画等易懂有趣的内容。

不同于传统科普书,本书不仅提供“从0到1学AI”的实操方法(如5分钟解锁AI绘画/编曲/编程),更针对青少年、家长、教师三类核心群体设计专属解决方案——为青少年打造“AI技能+思辨力”双提升路径,为家长破解“技术依赖焦虑”,为教师提供“AI课堂转型方案+学科资料包”,最终构建起“认知AI→用活AI→应对AI未来”的完整知识链路,是AI时代抢占先机的“启蒙手册+实战指南”。

本书遵循“基础认知→实践应用→未来思辨”的三层逻辑,层层递进打破“AI是黑箱”的认知误区,让不同基础的读者都能“听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”。

1. 基础认知篇:读懂AI的“底层逻辑”(第1-3讲)

聚焦“AI是什么、如何运作”,用生活化场景拆解硬核原理,避免晦涩公式:

  • 第1讲(AI进化史):以“深蓝战胜李世石”到“GPT写小说”的跨越为线索,揭示AI从“单一棋手”到“全能选手”的进化逻辑;用“猜词游戏”类比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,拆解“神经网络、算力+算法+数据黄金三角”等核心概念,让读者理解AI“智能”的来源。

  • 第2讲(感官革命):解答“AI如何听懂、看清世界”——从“声波解码术”(语音识别)、“像素捕手”(图像识别)到“动态追踪者”(视频分析),通俗讲解AI的“多感官协同”技术,比如“机器如何区分猫和狗”“AI为何能识别视频里的动作”。

  • 第3讲(创意魔法秀):揭秘AI的创作能力——用“文字炼金术”讲AI写作的灵感来源,用“扩散魔法”解析Midjourney绘画的原理,用“音律雕塑家”说明Suno编曲的逻辑,同时探讨“AI是否会取代艺术家”,引导读者理性看待AI创意价值。

2. 实践应用篇:让AI成为“实用工具”(第4-8讲)

聚焦“如何用AI解决实际问题”,提供0门槛实操方法,拒绝“纸上谈兵”:

  • 第4讲(对话AI的秘籍):核心传授“提示词工程”——独家拆解CO-STAR(提示词万能公式)、ROSES(精准传意框架)、CLEVER(思维链操控框架)三大工具,教读者从“被动问AI”到“主动指挥AI”,比如用CLEVER框架让AI写出逻辑严谨的作文,用CO-STAR框架生成专业的绘画指令。

  • 第5讲(思维跃迁):解决AI“思考不深入”的痛点——分析传统AI的“快思维陷阱”(直觉式应答),通过“推理特训课”教AI“像侦探一样分析问题”,比如让AI拆解数学题步骤、梳理历史事件因果。

  • 第7-8讲(创客+编程):纯实操落地内容——5分钟学会用Midjourney生成“赛博朋克风格插画”,用DeepSeek+Suno制作原创歌曲,用Python+Trae.ai开发像素小游戏;即使是编程零基础,也能通过“自然语言指挥AI”完成数字作品,真正实现“从知道到做到”。

3. 未来思辨篇:应对AI时代的“生存哲学”(第9-12讲)

跳出技术本身,探讨“人与AI的关系”,培养跨学科视野:

  • 第9讲(AGI与ASI):直面“超级智能”议题——解析AGI(通用人工智能)的“奇点时刻”、ASI(超级人工智能)的临界点,探讨AI对就业的影响(如UBI全民基本收入)、对寿命的改变(AI破解生命密码),引导读者思考“人类在AI时代的定位”。

  • 第10讲(黑科技图鉴):介绍AI跨界前沿技术——脑机接口(用意念操控设备)、量子AI(突破算力极限)、AI+能源(“人造太阳”调控)、工业4.0(室温超导+AI),打开读者对未来科技的想象。

  • 第11-12讲(历史与伦理):从“AI史上的天才极客”(如图灵、辛顿)讲起,梳理AI发展的关键节点;最终回归“人类不可替代性”——分析AI时代人类独有的“认知维度”(如情感、创造力、价值观),给出“数字原住民的生存法则”,帮助读者在AI洪流中锚定人性价值。

此外,本书暗藏“表盘”设计巧思:12讲对应12个“时光齿轮”,每讲解锁AI一项新技能(从下棋→写诗→解题→发明),既是AI技术的进化史,也是读者的“学习地图”,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“节奏感”。

图书目录

第1讲 AI 进化史:从机械大脑到数字魔法师
1.1 深蓝到GPT:AI 如何从棋手变身全能选手(P3)
1.2 猜词游戏的逆袭:大语言模型的“智能魔法”(P5)
1.3 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:AI 大脑的“构建密码”(P7)
1.4 算力+ 算法+ 数据:揭秘AI 成长的黄金三角(P11)
1.5 AGI 前夜:语言模型开启的通用智能之门(P14)
第2讲 感官革命:AI 的“多感官”觉醒
2.1 声波解码术:机器如何“听懂”你的悄悄话(P23)
2.2 像素捕手:从数字盲到万物识别大师(P27)
2.3 动态追踪者:AI 如何破译视频里的时空密码(P40)
2.4 多感官交响曲:当AI 学会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”(P42)
第3讲 造梦工厂:AI 的创意魔法秀
3.1 文字炼金术:AI 作家的灵感从哪儿来(P49)
3.2 扩散魔法:一键生成奇幻世界的奥秘(P54)
3.3 音律雕塑家:AI 作曲家的旋律方程式(P60)
3.4 时空编织者:AI 生成视频的帧率魔术(P66)
3.5 未来创作革命:AI 会成为艺术之神吗(P68)
3.6 生成式AI:重新定义人类想象力的边界(P71)
第4讲 对话AI 的秘籍:成为语言魔法师
4.1 提示词工程:与AI 对话的技巧(P75)
4.2 CO-STAR 框架:提示词的万能公式(P75)
4.3 ROSES 框架:让AI 秒懂你的心意(P85)
4.4 CLEVER 框架:精准操控AI 的思维链(P89)
4.5 大模型暗语:不同AI 的专属通关密码(P93)
第5讲 思维跃迁:让AI 学会“深思熟虑”
5.1 快思维陷阱:传统AI 的直觉式应答(P101)
5.2 推理特训课:教会AI“像侦探一样思考”(P103)
5.3 慢思维觉醒:AI 的深度思考模式(P103)
第6讲 未来课堂:当AI 成为超级家教
6.1 教育拐点:从标准化工厂到AI 创造力(P125)
6.2 学习新地图:AI 如何重构知识星球(P126)
6.3 教育变形记:从填鸭式到“智能共生体”(P127)
6.4 争议焦点:AI 助教是帮手还是“作弊器”(P128)
6.5 AI 必修课:数字原住民的生存法则(P129)
6.6 教育进化论:AI 融合的正确打开方式(P130)
6.7 家长指南:和孩子一起驾驭AI 浪潮(P131)
6.8 拥抱变化:在AI 时代重新定义优秀(P134)
第7讲 变身AI 创客:你的首个数字作品
7.1 5 分钟AI 绘画速成:从涂鸦到赛博画廊(P139)
7.2 原创音乐DIY:用DeepSeek+Suno 玩转AI 编曲(P145)
第8讲 编程新纪元:零基础玩转AI 游戏开发
8.1 Python 新手村:搭建你的数字工坊(P162)
8.2 Trae.ai 黑科技:游戏开发的“外挂”神器(P162)
8.3 思维编码术:用自然语言指挥AI(P166)
8.4 实战演练:打造属于你的像素世界(P169)
8.5 创意大爆炸:当AI 遇上游戏设计师脑洞(P180)
第9讲 AGI 与ASI:未来智能的崛起与人类命运
9.1 AGI 觉醒:硅基生命的“奇点时刻”(P183)
9.2 ASI 降临:超级智能的临界点(P187)
9.3 AI 演进:顺应科技发展新趋势(P191)
9.4 UBI+UHI:当AI 包揽生存与幸福(P192)
9.5 长寿密码:AI 如何改写生命方程式(P194)
9.6 终局推演:人类会成为“宇宙配角”吗(P200)
第10讲 黑科技图鉴:改变世界的AI 跨界王
10.1 脑机接口:用意念操控万物(P205)
10.2 机器人革命:从机械臂到情感伴侣(P211)
10.3 量子AI:算力突破物理极限(P215)
10.4 能源革命:AI 掌舵的“人造太阳”(P217)
10.5 工业4.0:室温超导+AI(P220)
第11讲 群星闪耀时:AI 史上的天才极客团
11.1 图灵预言:计算机之父的疯狂猜想(P227)
11.2 达特茅斯会议:AI 诞生的“智慧开端”(P228)
11.3 机器学习黎明:让AI 学会“自学成才”(P230)
11.4 神经网络之父:辛顿的“数字神经元”(P231)
11.5 三体突破:算法+ 算力+ 数据的质变(P232)
11.6 大模型纪元:语言即智能的新大陆(P234)
11.7 DeepSeek:人人都能拥有的大模型(P237)
11.8 群星列传:改变AI 命运的20 个大脑(P239)
第12讲 与人类共舞:AI 时代的生存哲学
12.1 科学新发现:AI 破解的“宇宙隐藏代码”(P245)
12.2 角色重置:从万物灵长到AI 协作者(P248)
12.3 不可替代性:人类独有的“认知维度”(P248)
12.4 价值重构:在AI 洪流中锚定人性灯塔(P249)

适合人群

本书并非仅针对“AI爱好者”,而是覆盖四类有明确需求的读者,精准解决不同痛点:

  1. 青少年(10-18岁)

    • 需求:0基础入门AI,想掌握实用技能(如AI绘画、编程),同时培养未来竞争力;

    • 价值:通过趣味场景理解AI原理,5分钟上手实操工具,用提示词框架让AI成为学习/创作伙伴,避免“盲目依赖AI”或“恐惧AI”。

  2. 家长

    • 需求:担心孩子沉迷AI、过度依赖技术,想指导孩子“健康用AI”,但自身对AI了解有限;

    • 价值:获取“AI健康使用守则”,同步理解AI底层逻辑,通过“家长指南”章节辅助孩子学习,缓解“技术焦虑”。

  3. 中小学教师

    • 需求:想将AI融入课堂,但缺乏教学方案和资源,担心“不会用、用不好”;

    • 价值:获取“AI教学转型方案+学科资料包”,书中AI绘画、编曲等案例可直接用于课堂实操,打造“智能共生”的教学模式。

  4. 普通读者(对AI感兴趣的成年人)

    • 需求:想系统理解AI发展逻辑,看清AI对社会、就业的影响,避免“被AI时代淘汰”;

    • 价值:从技术原理到未来趋势(如AGI、脑机接口)的全景解读,建立对AI的理性认知,找到“与AI共存”的方向。

推荐理由

  1. 作者权威:兼具学术深度与科普能力
    作者包坤是美国藤校全奖博士、央视科学顾问,既有AI领域的学术硬实力(能拆解神经网络等硬核知识),又有多年科普经验(擅长用“猜词游戏”“象棋博弈”等场景化表达,避免晦涩公式),确保内容“专业不枯燥”。

  2. 内容实用:0门槛落地,拒绝“空中楼阁”
    不同于传统科普书“只讲理论不教方法”,本书提供大量可直接操作的案例:5分钟学会AI绘画、用自然语言指挥AI编程、用提示词框架生成作文/报告,即使是零基础读者,也能快速掌握“用AI提效”的技能。

  3. 设计贴心:针对不同人群“量身定制”
    不搞“一刀切”——为青少年设计“技能+思辨”双路径,为家长提供“焦虑解决方案”,为教师准备“教学资源包”,让每类读者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,避免“读了用不上”。

  4. 视角全面:兼顾“当下技能”与“未来思维”
    不仅教“现在能用的AI工具”(如Midjourney、Suno),还深入探讨“未来AI趋势”(如AGI、AI伦理),引导读者思考“人类不可替代性”,培养“既落地又抬头看路”的能力,真正为“AI时代抢占先机”打下基础。

  5. 趣味十足:让学习AI变成“拆盲盒”
    独创“表盘时光齿轮”设计,12讲对应12个“AI技能解锁节点”;用“文字炼金术”“像素捕手”等生动比喻替代专业术语,让原本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有“节奏感”和“画面感”。

总结

在AI快速渗透教育、生活、工作的今天,多数人面临“要么恐惧排斥,要么盲目依赖”的困境。《AI通识课12讲:走进人工智能》的核心价值,在于它不仅是一本“AI知识科普书”,更是一本“AI时代生存指南”——它让青少年学会“用AI变强而非被AI替代”,让家长摆脱“技术焦虑”,让教师掌握“AI教学新方法”,让普通读者看清“未来趋势”。

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:“AI时代不是未来,而是现在。我们不应只是旁观者,而应成为主动拥抱变化的探索者。” 翻开这本书,你得到的不仅是AI的知识和技能,更是应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——这既是一本“AI通识课”,也是一把“打开未来的钥匙”。

购买此书

前往购买
打赏
THE END
作者头像
AI工具箱
一个喜欢收集AI工具的小萌新